繁中
永續經營|2018.05.31

抽筋、混亂、失去意識...「中暑」的時候,王凱平教你:這樣急救最有效

不知不覺間,6月發生的洪仲丘事件將滿五年。當年這個喧騰一時的事件,除了突顯出一些部隊中的管理問題之外,也引起了大家對「中暑」等熱傷害的重視。時值4、5月,正是台灣中學、大專院校的比賽高峰期,我們在從事場邊醫療工作時,有時也會碰到熱痙攣、熱衰竭的狀況。怎麼辨識這些問題?怎樣才是最有根據的有效處置方式呢?

認識熱傷害關鍵字:抽筋、混亂、失去意識

熱傷害依照嚴重度大致可以分成:熱痙攣、熱衰竭、熱中暑。為了便於記憶,他們各自的重點可以簡化成這幾個關鍵字「抽筋、混亂、失去意識」,配合體溫的狀況簡單如下列表格:

當在運動、比賽或各種場合中碰到周遭的人有疑似中暑的狀況時該怎麼辦?除了通知救護人員之外,能做的不外乎下列幾項:寬鬆或移除衣物、吹風、灑水、冰敷、讓患者泡冷水。

這些一般大眾都有能力、有機會進行的處置當中,「讓患者泡冷水」是研究中證據力最強、最有效的。在水中,熱傳導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0倍以上,有機會讓體溫每分鐘下降約0.35度。當然,也不是每個環境下都有機會讓患者泡水,所以實際狀況中並不需要強求,做好其他項目對患者都有幫助。

泡冷水是最有效處置,也可考慮移除衣物、加強通風、灑水或冰敷

衣物,尤其是汗濕、浸水的衣物,會影響體表的通風對流,因此盡可能「移除」衣物是最好的,最少也該嘗試寬鬆。配合扇風、電扇或其他方式加強通風,都能加速熱的排除。

灑水、潑水,看起來好像不是非常專業,是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動作,其實在實務上確實是有幫助的。冰敷的話,則應該注意放在「頸部、肘窩、腋窩、鼠蹊部、膝窩」等皮膚較薄、血管較表淺的位置以利散熱。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凍傷,可以考慮在冰袋中加水、或隔一層薄毛巾再進行冰敷。

勿等口渴才喝水,運動前就開始持續補充水分、電解質

前述這些處置,針對的主要是熱衰竭、熱中暑等體溫升高的狀況。一般來說,透過上述綜合處理,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可以在現場就改善症狀。因此,積極的第一時間正確處置是非常重要的!

而除了熱衰竭、熱中暑之外,主要症狀是抽筋的熱痙孿,建議大家不要刻意在當下強行拉筋、伸展。一來基本上這些外來的力量無法對抗抽筋這種非常強烈的肌肉收縮,二來還可能讓肌肉進一步拉傷、撕裂傷。反而建議大家可以在最嚴重的抽筋之後,嘗試做肌肉的按摩放鬆。

同時,不管是熱痙攣、熱衰竭或熱中暑,「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」是一律要做的重要事項。這不只是治療,同時也是預防熱傷害的重要原則。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是運動「前」就要開始的事,在運動中也要持續進行,千萬不要等已經感覺口渴了才開始補充水分,請愛運動的大家務必謹記!

【文章來源: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王凱平主治醫師】/【聯新電子報台灣第一百三十三期】